案例摘要
两年前,某集团企业IT主管张力,曾暗自窃喜自己明智地把IT分包给了不同IT服务商。如今,他明白要为此付出一定代价。
有一次,某地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迟迟不能上报集团总部,张力找到负责财务系统的A服务商去解决问题。A公司认为问题可能出在网络上,请他直接找负责网络的B服务商解决。张力只能马不停蹄地找到B公司;而B公司则认为应该首先由A公司解决。双方都以“这项服务没有在合同范围之内”而拖延时间。无奈之下,张力答应另外支付服务费,请B公司尽快解决。
类似事情接连发生几次之后,张力发现:在这几家外包服务商之间协调解决故障,太花费精力,无形中骤然加重工作负担,这与“采用IT外包服务为企业减轻负担”的意愿相去甚远;而且服务商要求额外支付的服务费,已经大大超过当年预算。
专家点评
*黄绍良 昆山泓森信息科技管理顾问公司执行总裁
服务范围变动管理方法:基本上采用项目范围变动管理的流程。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单位必须指派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与有关服务供应商共同建立解决方案及预算,提交单位领导审批后交由一家或多家服务供应商实施。优点是能提供明确的处理流程,对所需的额外服务和结果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实施前获得领导认同并提供所需的预算以便实施。
*叶宜强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高级咨询顾问
客户由于受制于多个供应商,会出现协调程序、操作管理等暗存问题,可能使外包业务中途流产,导致经济损失、反目成仇、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在笔者看来,只考虑成本、管理而不顾及其它关键因素,会给多方外包带来灾难性影响。选管并举,区分好各业务外包边界、选好外包供应商、签订明确服务合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多方外包。
*顾磊 九略信息化咨询公司总经理
张力在选择外包方式时,虽然充分考虑了性价比,但是对自身的能力可能缺乏客观的分析评价。当问题出现时,张力自己没有能力判断,到底是财务系统的问题还是网络的问题,这说明他自己本身对于这种外包服务的驾驭能力不强。也不能说他完全不会开车,可能也会,但可能他会开的是整体外包的自动档,换成分项外包的手动档就够呛。
*马越 Unisys全球外包及技术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实际上,企业在多家服务供应商中,甚至无法选择高效和低成本的运作模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SLA/SOW的框架中,缝缝补补或留白处理,反而提高了服务成本增加甚至无法管理的风险。在现实“多家供应商协作”的选择中,应该更多去从四个方面来创造外包服务的价值,正确的动机、正确的模式、正确的合作伙伴和能够与企业目标充分互动的策略。(X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