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3日10:00,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中心经理徐静女士做客赛迪网,与网友们在线了探讨与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选型相关的问题。以下为访谈摘录:
程鸿: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信息化创新百人访谈邀请了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机中心经理徐静女士,雪莲羊绒是一个在北京非常知名的服装品牌,它的信息化建设在纺织业也是非常领先的。早在12年前就开始了信息的探索。99年雪莲羊绒开始上ERP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一衫一码的处理。接下来首先请徐女士介绍一下雪莲羊绒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新的进展。
徐静:谢谢程鸿,我们这个企业十年乃至二十年是信息化不断的进步,是依托于领导的重视和员工的努力才做到今天这步。我们今年的项目主要是开展MES的项目。因为纺织制造业纺织的比较居多,现在机器设备进了以后属于机器化程度比较强,替代了以前的手工制造。大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申请了MES项目,它是在低层的管理有一些可知道的信息。现在是通过网络管理,通过信息及时的了解加工的情况、质量的情况,这样做对雪莲的下一步目标,更有助于实现。
程鸿:是不是上了MES以后可以更好地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提高产品的生产竞争力?
徐静:对。
程鸿:我之前对雪莲羊绒做了一些了解,但是门外汉只能看一些皮毛,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徐老师指点。我觉得雪莲羊绒还是比较有特点的。纺织是个大行业,我们是自有品牌,也是自产自销的,用的也是比较特殊的棉纺材料。咱们羊绒销售的淡季旺季涉及到采购的一些特定季节,在产品上也是针对性比较强一些。如果有这些特点的话,对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来说,会有怎样的特殊要求呢?
徐静:羊绒首先它是比较稀少的,因为一只羊只能出三克绒。羊绒的稀少就需要羊绒产品的绒的竞争很力求,北京本身就不是产羊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关注羊绒的生产和供应情况。因为我们是国有控股的,我们的绒的原料来源是比较有保证的。但是羊绒到了以后我们要做加工,一开始是全程加工,我们在97年的时候有一个国家专利,也是我们企业工程师做的,分出绒有了保证以后后期主要就是加工。雪莲应该说是一个全能型的企业,有分出绒、有染色、纺织等。这是一个流程型和流散型的,是比较集成的。我们搞信息化的时候第一步要考虑到增值点在哪儿?觉得从头开始做?还是找到我主要的问题?比如我们主要的问题,绒和纱虽然很关键,但是基本有保证的话就可以等待加工。但是生产是比较细,以前我们没做这么多的电脑恒基的时候手工加工特别多。我们94年到97年做了条形码物流系统,是先从制造这步开始做。有了纱以后后面的20多道程序怎么做,所以97年的时候我们从物流系统开始做的。
程鸿:物料编码做好以后再做其他的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徐静:对,一个是抓了这个,还有一个是库房管理。因为所有的库房都牵涉到资金占用的问题。我们当时上ERP之前就有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
程鸿:这跟单纯做一个来料加工或者做半成品原材料的企业完全不一样。咱们自己还要做很大量的分销管理工作?
徐静:对,从绒过来以后到客户,客户校对完了以后你还需要再设计,这个闭环系统在企业都触及到了。
程鸿:如果放在纺织工业大环境,我们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徐静:我们做项目的时候专家就问我们说有没有推广价值?我们说这个系统可以对织羊绒衫的厂适合,纺纱的厂也适合,在服装是一衫一码的管理,也适合面料生产的管理。咱们国家的企业管理的模式不是很一致,一个企业虽小但是也是五脏俱全。一个系统拿出来再一样也有差别,最主要就是吸收关键的部分拿过来应该是可以的。
程鸿:应该有不少的企业来参观、学习吧?
徐静:对。尤其我们一开始做一衫一码的条形码管理,当时很多企业都在做,我们当时做的时候也跟他们做了一些互相的学习和交流,但是做一衫一码的管理还不是那么多。因为这个难度比较大。(T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