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支持企业变革
企业转型的核心目的是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增加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可以从有效性(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两个方面来衡量。有效性指的是“做正确的事”,让企业具备市场区分度和充分的竞争力;效率指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度增加产出。ERP通过有效性和效率两个驱动因素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
ERP能够用来提高中国企业的有效性。从业务模式来看,高水平的业务模式通常是这样一种状态——能够专注于发展核心竞争力,并且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具有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市场上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区分度。ERP允许企业将一些流程例如财务和人力资源功能通过外包或共享服务集中化,从而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组织结构上,扁平化的组织围绕着业务流程进行设置,避免了垂直化组织造成的信息孤岛,使得业务单元之间广泛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变得可行。ERP能够帮助企业将内部流程标准化并加以固化,消除部门间的壁垒,从而支持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在客户亲密度上,有效性程度高的企业相应具有较高的客户满意度,采用“拉动”模式来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和制造产品。
ERP能够支持单一的客户视图和客户信息的共享,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提供客户自助服务,此外,由于ERP支持多维度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深化对客户和市场的理解。
不要忽略了有效性
ERP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较高的生产率水平意味着能够与行业最佳实践持平,能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维持尽可能低的返工率。ERP能够基于行业最佳实践简化并自动化传统的手工操作,通过内置的控制和审批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完成水准的关键。
在成本上,效率高的企业通常成本较低,资产利用程度较高,并且具备成本监督和分析的先进工具。ERP能够支持一系列的成本削减举措,并且支持基于作业量的成本核算。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效率的关注超过了对有效性的关注。具体来说,中国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比较强调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较少考虑到战略外包、共享服务和组织变革等有助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区分度的“业务模式”上的创新。
国际领先的企业对业务模式的创新比较重视,并认为这可以帮助企业捕捉新兴的市场机会,也将是企业未来获益最多的创新领域。
在2006年的IBM全球CEO研究中,受访的全球765位CEO认为,目前有近30%的创新努力花费在业务模式的创新上,此外,在五年期的财务分析中,业务模式创新和企业经营利润率的增长显示出了很强的相关性。
最终要反映到财务上
企业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将最终反映在企业的财务业绩上。ERP能帮助企业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收入的提高主要通过销售量的增加以及差异化定价来实现,消除存货处理和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低效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资产效率的提高则可以借助先进的存货管理、现金管理等等。
实际上,ERP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影响企业的财务表现,并帮助企业创造股东价值。在财务概念中,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倍数三者的乘积,其中,权益倍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融资决策,所以和ERP的关联不大。但是ERP通过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优化资产配置,能够对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并创造股东价值。
中国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国际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以单位员工收入贡献额这一指标为例,2004年零售行业中沃尔玛的该指标是联华的近4倍;而英国石油公司的这一指标超出了中国石油近20倍;在资产管理上,2004年丰田汽车的存货周转率是东风汽车的近两倍。这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