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毒软件产品需要有销售许可证才能进入市场。2005年6月21日,刘旭遵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备案申请,而厄运恰恰从此开始。有关部门先是以“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未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为由,频繁传唤包括刘旭在内的公司管理、研发人员,并扣押了研发部门及财务部门计算机数十台。更令人费解的是,存有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方案设计、源程序等核心机密的计算机被送到了竞争对手———某杀毒软件公司。 同时,有关部门给刘旭“指明”两条路,“一是把公司卖给‘有实力、有背景的公司’,二是不要在北京设立公司,搬回(原籍)福建。” 进而有关部门以涉嫌“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为由,将负责后勤保障的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拘捕,而指控田亚葵主动传播的所谓4种病毒(“W32.Spybot.worm”、“W32.Sobig.E@mm”、“Download.Trojan”、“Downloader.Trojan”)根本不可能主动传播。 据刘旭介绍,从2005年6月21日递交备案申请以来,微点公司多次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备案证明”。有关部门不仅不给,而且还发函要求国家防病毒产品检测机构对微点产品不予检测,致使产品无法获取销售许可证,至今无法上市。刘旭个人不得不一面上访、举报,寻求正义支持,一面向亲友筹借资金以维持团队生存、公司运营。 据了解,一年多来,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得到了有关院士、有关专家的肯定与支持。原86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国信办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副组长陈拂晓,专门致函有关部门领导,“面对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濒临夭折,有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英才有可能遭到不测,我无法保持沉默”,并专程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对刘旭以及东方微点的遭遇,全国工商联也表示出同情,并专门过问此事。 命运 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信息安全核心内容之一的反病毒领域,如何跳出传统的思维局限,更好地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重要方针,实现主动防御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反病毒领域的重大课题。刘旭率先提出了滞后杀毒难担网络防御重任,杀毒软件亟待克服滞后杀毒重大缺陷,应尽快研制主动防御型产品的学术观点,并指出“病毒主动防御技术”已成为反病毒软件发展趋势和全球反病毒厂商新的竞争焦点,我国应尽快研制程序行为自动监控、程序行为自动分析、程序行为自动诊断的主动防御产品。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令刘旭不解的是,去年9月21日在有关部门召开的听证会,到至今没有任何结果,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有关部门也视而不见。 7月28日,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多次督促下,被有关部门以涉嫌“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为由拘捕的该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放出。 在经历创新成果被封杀一年多的厄运后,刘旭依然坚持不肯将自己的成果卖给国外厂商。他对记者说,“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公司资金难以为继,我本人也身心憔悴,究竟谁来保护自主创新?”(n101) 关键词:反病毒、病毒专家、新技术、专业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推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