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付款 | 地理位置 | 帮助中心
 
 
 
低成本:BPO考验中国力量
巧创网络  发表时间 2005-10-27

            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外包成为中国企业全球最大的竞争力。但那些必然出现的恶性竞争与被替代的威胁已经使中国ITO业务陷入发展困境。接下来,BPO是否成为中国软件外包继ITO之后的又一个亮点?

             彼得·德鲁克被看做是经济社会中的神圣牧师,他的至理名言被无数追随者传颂,成为人人遵守的商业信条。就像1989年他在著作中提到的那样,“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结果,一场业务外包革命在全球范围展开。

           能够为中国人熟知的这样一种“德鲁克式影响”最为典型的结果,是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外包成为中国企业全球最大的竞争力。而如今,一批具有较高素质与技能的中国人脱掉了厚厚的蓝色工作服,换上白色衬衫,他们坐在办公室内轻松的敲打着计算机键盘,继续着“德鲁克式信条”所确定的工作方向——软件外包。从为日本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ITO(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关注企业IT基础建设如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和支持等)开始,北京、大连等许多中小软件公司以能够有别于生产性外包而感到自豪,大抵认为这是中国软件企业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中国企业的优势根植于低成本。这样一来,ITO的全球竞争变成为中国企业的竞争,那些必然出现的恶性竞争与被替代的威胁已经使中国ITO业务陷入发展困境。

           救命草BPO?

           大连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的总裁李远明如今再也不必为有关ITO竞争的问题发愁了。从最初对日本市场的ITO起步,海辉软件目前已发展到对欧美市场的BPO业务,像海辉软件这样成功实现跨越的中国外包企业并不多见。2004年,海辉软件凭借着这样的本事,赢得了集富亚洲(JAFCO  ASIA)、英特尔(INTEL)投资公司、GRANITE环球投资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四家知名风险投资巨头的青睐。在这些投资行家看来,海辉软件这样的中国外包企业真正达到了外包业务价值的金字塔尖。

           目前,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已经成为软件外包行业最为热门、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与ITO共同组成了软件外包领域的两大主要业务内容。与ITO关注软件编程、测试等简单工作不同,BPO则是指企业将自己辅助甚至关键的业务系统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由专业服务公司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就是说,BPO更加关注企业内部运作或客户的后端活动。因此,BPO对外包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求也更高,产生的利润也更大。李远明将整个软件外包比喻成一座金字塔,从金字塔的底部向上,对外包企业的人员、技能、管理等要求逐次提高;但在向上攀升的过程中,业务的利润逐步提高,竞争对手也不断减少,市场空间则在显著放大。显然,ITO处于金字塔的底部,而BPO则处于金字塔的顶端。类似银行贷款处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关键业务系统的外包价值,将远远超过简单的软件编码外包。

           BPO的巨大魅力还表现在快速的增长速度与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在全球掀起“新千年公司发展新模式”的BPO浪潮,大量中型企业也开始采用BPO,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司对世界跨国公司所做调查现实,目前准备选择离岸外包服务的企业的总比例已经上升到45%,内容涉及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资产管理、顾客关系和营销领域。自1999年开始,BPO市场全球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23%。2004年全球BPO行业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IT服务的平均增长率。根据IDC预测,至2008年全球BPO产值可能达到6825亿美元。

           在全球BPO外包业务中,印度一直是最具竞争力的目的地之一。但如今,在欧美甚至印度离岸外包产业,“中国”这两个字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它不仅代表着更低的成本,取之不尽的人才。一年多来,通用电气、埃森哲、IBM、松下等500强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外包中心。同样的质量,不到五分之一的成本,加上政府土地、税收、人才的优惠政策,中国成为多数跨国公司公认的BPO目标市场。2004年,中国BPO市场实现35.1%的强劲增长,市场规模达到93.7亿美元。GARTNER预测显示,中国软件服务外包收益2006年将与印度并驾齐驱,两国BPO市场规模均将超过270亿美元,中国正在成为从事BPO业务的主要国家之一,在今后的五年里,中国的BPO市场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

           面对BPO的广阔市场和诱人“钱景”,无论已经得到丰厚回报还是仍不得其门而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正投身这个充满诱惑的行业,希望获得一席之地。但正如李远明所看待的那样,BPO就是外包业务的金字塔尖,要想达到这个高度,外包企业就必须达到软件能力成熟度CMM5级认证。显然,大量的中国软件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还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此外,相对于印度在软件开发方面拥有的国家化经验、成熟的技术人才,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充分理解,中国软件企业的BPO之路似乎很艰难,BPO能否成为中国软件外包继ITO之后的另一个亮点吗?

           BPO体味中国魅力

           2005年6月30日,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副总裁贾亚特·潘德哈卡,在北京与3家中国企业及微软签订了一份合作意向书,他们将共同建立一家软件外包公司,其目标是5年形成一个万人规模的软件外包企业,TCS作为合资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将负责日常运作。TCS是国际市场IT外包领域最为活跃的供应商之一。此次TCS进入扎根中国市场被业内人士看做“颇富进攻性”的合资,在让不少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感到压力的同时,大家也都在揣测是什么吸引了TCS一定要立足中国。  

           成本仍旧是外包商考虑的第一要素,根据美国《INFORMATION  WEEK》杂志对中国软件工程师薪水的调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级城市,一个软件程序员的平均月工资为600美元至960美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印度程序员的一半,比美国程序员的四分之一还要少;而在大连等其他城市,程序员的月工资平均在450美元左右,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此外,中国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软件人才,这是除了成本之外吸引外包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从外部性的角度看,任何低成本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优势都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随着市场地位的提升及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素质人才的人力成本也必将大幅提升。到那时,仅仅依靠于此的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且,事实上的中国软件开发人才的基本素质还没有真正达到BPO的要求,国内几乎所有从事BPO业务的软件公司领导者都在大呼人才短缺之痒,特别是高端软件人才的短缺。如果再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语言文化巨大差异和企业管理水平等中国企业从事BPO三大主要门槛考虑进去,那么,BPO的中国时代似乎无法真正到来,而那些乐此不彼的软件大佬们又缘何看重中国市场呢?

           正是大量基于在中国进行生产所必须的衍生业务管理需要,大量跨国公司将BPO业务外包给能够在中国本地提供服务的外包商。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认为,“这最终将是一个物流的问题,现在软件已经成为各个产业中的一个部件。如果一个企业的部件在中国制造,软件在外国设计,存在着协调配套的问题,所以趋势必然是全部挪到本地进行生产。”

           事实上,这正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性。与印度企业更擅长于服务业不同,中国经济的支柱还是在于全球性制造。对于软件外包行业来讲,中国与印度形成了本质的差别:印度软件商的机会在印度以外,而中国企业的机会就在身边。外资企业驻中国机构巨大的IT需求成为了中国外包软件商较印度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经验、品牌加上更低的成本,能使国外的外包企业在中国找到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BPO资源争夺战

           与ITO更多从国外获得业务订单不同,中国BPO外包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呈现一个本土化的发展趋势,更多的订单将来自立足于中国的跨国公司。事实上,这既是中国BPO外包能够与印度竞争的基础,也是大量印度软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从这层意义上看,所谓的低成本人才将不再成为BPO外包竞争的核心,也与BPO业务的高要求成正比: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可以胜任BPO的要求。

           当大量印度及发达国家顶级软件企业大举进入中国之时,很多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大呼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感叹自身人才实力的不足。事实上,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逻辑。正如找到了中国BPO外包市场兴旺的真正原因一样,BPO的人才与竞争也必将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而不仅仅属于中国软件企业。因此,所有参与竞争的资源都将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包括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等。中国软件企业应该从竞争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而不应该将低成本视为我们可以坐享其成的优势。否则,BPO也就不存在高附加值了。

           中国外包企业应该善于利用中国市场的巨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资源,迅速占领国内BPO市场,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身全球竞争能力,在全球市场与印度软件企业真正展开竞争。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的工程师我们可以用,美国的资本我们可以用,中国资源更需要我们很好把握。在一个外向型思维的指导下,中国BPO市场的机会才能够被中国企业真正掌控。

 

 

-->更多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2005 上海巧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沪 ICP 备 05001802 号
网络实名: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络公司上海仓存管理软件 电话: 021-50757260 50769776 50758883 传真: 50757260-14
地址:上海市浦东枣庄路 683 号(金杨经济服务中心) 6 楼 邮编 :201206 E-mail:webmaster@soeasy.cn